• Home
  • 2019 戲劇輔導工作坊
  • 一人一故事劇場研討會
    • 研討會時間表
    • 研討會內容介紹
    • 主持人與帶領人介紹
    • 演出團隊介紹
    • 開放空間與帶領人介紹
    • 報名資訊
  • 第二屆安康藝術節-開動
    • 開動系列活動
    • 開動工作人員
    • 訪談者群像
    • 報名資訊&交通方式
  • 第二屆戲劇治療研討會
    • 研討會行程
    • 研討會內容介紹
    • 報名資訊
    • 工作坊錄取名單
  • 聯絡我們
  2019 伯大尼兒少家園系列活動
  • Home
  • 2019 戲劇輔導工作坊
  • 一人一故事劇場研討會
    • 研討會時間表
    • 研討會內容介紹
    • 主持人與帶領人介紹
    • 演出團隊介紹
    • 開放空間與帶領人介紹
    • 報名資訊
  • 第二屆安康藝術節-開動
    • 開動系列活動
    • 開動工作人員
    • 訪談者群像
    • 報名資訊&交通方式
  • 第二屆戲劇治療研討會
    • 研討會行程
    • 研討會內容介紹
    • 報名資訊
    • 工作坊錄取名單
  • 聯絡我們
研討會內容介紹

主題演講

台灣高齡者治療類型現況
​主講人:李孟芬 助理教授

圖片
內容介紹:長照1.0到2.0的啟動,讓大眾逐步看到社區長者及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各種專業服務模式走向百家爭鳴的現況。本次栽講將整體介紹目前台灣針對高齡者,從健康、亞健康、到失能失智者,推動的輔療類型包括代間戲劇、代間繪本共讀、化妝療法、懷舊團體、園藝輔療、音樂輔療、寵物治療等的現況及困境。希望藉由本次的跨域研討會,讓不同領域的人看到高齡者的照顧需求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講者介紹:李孟芬,於美國取得南加大老人學碩士學位、及南卡蘿萊納大學的健康服務管理學系博士學位,致力於推動台灣長期照顧服務及長者健康促進服務。除在實踐大學中,開創老人相關課程,導引學生走入銀髮照顧服務的領域;在實務界除在學校推動樂齡大學,同時參與多項創新服務及擔任老人機構評鑑委員。

現職: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 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助理教授
​
講者介紹:
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現)
中華民國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秘書長
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研究員
衛生福利部、退輔會、台北市、新北市、宜蘭市、桃園市老人機構、長期照護機構評鑑委員
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人員指導員
台北YMCA高齡者健康促進指導員督導講師

研討會分享

戲劇治療運用於失智症長者的工作歷程反思
分享者:柳冠竹
張志豪  助理教授

圖片
講者介紹:柳冠竹;專業證照 :臺灣社會工作師證照
戲劇治療發展性轉化法 Developmental Transformation 第一階段
 
學歷:倫敦大學皇家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 戲劇與動作治療碩士
RCSSD M.A. in Drama and Movement Therapy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學士
專長:失智症、亞健康長者、青少年、身心障礙者 一對一/團體 戲劇治療、戲劇治療應用教學
現職:財團法人基督教臺北市私立伯大尼兒少家園/萬芳社區兒少據點  戲劇治療師
臺灣戲劇復原力協會 講師
自由接案戲劇治療師
內容介紹:在英國,運用戲劇治療協助失智症個案已有數十年歷史,而在台灣則仍在起步階段,本篇作者以自身經驗為例,分享在與此個案族群工作時,所經歷的衝擊、挑戰,以及相應的調整,反思戲劇治療運用於失智症個案的本土化歷程,面對台灣本土的個案、機構、體制以及背後的社會文化,專業發展的軌跡可能是什麼?
圖片
講者介紹:張志豪 天主教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及英國University of Herfordshire戲劇治療碩士。
​
近十多年來,張志豪老師致力推廣戲劇治療,運用戲劇治療幫助不同年齡階層的對象開創生命的復原力。目前張志豪老師為戲劇治療、心理諮商實務工作及教育者,台灣戲劇復原力協會創會理事長,並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看見與被看見-戲劇治療應用於失智症團體
​分享者:黃暐筑

內容介紹:​在失智症的病程中,患者會漸漸地失去身體與感覺的連結、認知與行為的連結、語言與情緒的連結、與他人社交互動的連結,慢慢的成為了一座寂靜的孤島。

此次的座談,將探討戲劇治療如何透過肢體遊戲、故事、符號…等創作媒介,協助失智症團體的成員具象化、視覺化他們的感覺,讓失智者藉由作品觀看自我與被他人觀看(witnessing and being witnessed),消除”隱形感”,同時重新連結情緒並提升其社交能力。
圖片
講者介紹:​畢業於英國劍橋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戲劇治療碩士,現為台灣失智症協會記憶會館年輕型失智症團體,台灣失智症協會瑞智學堂老年失智症團體,台北榮總向日葵日間照護青少年寒暑假團體,天元慈善功德會老年團體,台灣癌症協會罹癌團體,三峽桃子角國小合作戲劇治療師。

發展性轉化與戲劇遊戲應用於社區長者之初探
​分享者:張佳郡

內容介紹:「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女人國~」
這是我第一次跟社區長者們說的故事的開頭,在此之前我聽到許多戲劇遊戲、戲劇治療如何應用於青少年、兒童的在地經驗,卻很少聽到當我們擁有這些資源時如何與長者工作,尤其是當我的受眾是一群被認定為失能、失智的長者時,他們如何與我一起工作,我們是否可能一起創造、打破傳統的治療師與病患之間的結構。在活動中,我將戲劇遊戲以職能治療與發展性轉化法的概念進行解構再重新建構,既保持著長者熟悉的團體架構,也融入彈性的發揮空間。在這樣的進行方式之下,長者們對活動的自發性增加、更願意留下來參與活動,我也藉此看到長者們的生命脈絡,如何影響到長者現在參與活動的方式。
圖片
講者介紹:張佳郡,​職能治療師/發展性轉化法實踐者(DvTer)/衛生福利政策研究生/筆記快手/生活寫手,同時和好友一起經營一間小小的書店兼賣東南亞美食,我正在慢慢接受自己許多歪斜的身份。關心社會正義、長照政策、兒童福利、勞權運動等等看似不重要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並且在這樣的社會實踐中,意識到自己的所學與服務對象的生命經驗如何交織,而這些交織又是如何在台灣這片土地底下活著,再帶著DvT的那種去你媽的全世界的韌性與任性,繼續向前走。

戲劇治療中的意象工作
​分享者:傅雅群

內容介紹:​在戲劇治療的歷程中,「意象」(image)無非是顯眼的存在,意象指的是一個清晰可指的具象,在戲劇治療中則以戲劇中的角色、或藝術創作中的圖像有所展現,意象以具體的形象呈現了個人內在世界的不同面向,並在戲劇治療團體的歷程中有豐富的深化與轉變。
​
在這場座談中,透過一戲劇治療團體的歷程,探索個別團體成員與意象工作的歷程,其中主要運用故事、戲劇演出與圖像創作三個元素來推動與意象的工作,細細從中探討意象的浮現、個人對意象多層次的聯想與解釋、以及意象帶來的影響。
意象的獨特之處在於彷彿是獨立存在的有機體、且個人能夠持續地與意象保有連結,與意象工作可以為個人開啟新的可能性、重建個人內在意象之間的關係,意象與生活間具有虛實間的交互作用,可以為內在與外在生活帶來轉變。
圖片
講者介紹:​傅雅群   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畢業於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所
  曾任亞東醫院 實習心理師
  曾任台北市民族國小 專任輔導教師
【現職】龍華科技大學 專任心理師
【專長】心理動力取向心理諮商、戲劇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
【個人簡介】
  以心理動力的角度聆聽生命故事,嘗試接近心靈的苦楚,更嘗試在困頓中看見溫暖與希望。
  同時,亦曾帶領多場成人及兒童戲劇治療團體,回顧自己,我從小喜歡「玩」,深深體會到在玩的自發與創造之中,心裡可以多麼富足。接觸了戲劇治療,找到大人一樣可以大玩特玩的神奇時空,一起從戲劇治療裡找回珍貴的自己吧!

戲劇輔導概念與社區工作:從安康藝術節談起
​分享者:郭行衍

內容介紹:伯大尼兒少家園進入台北市最大的平價住宅─安康社區,以青少年作為對象進行社區工作至今已歷時六年。以戲劇營作為起點,之後開啟了課輔時間到2014年成立安康社區青少年劇團,確立以戲劇輔導的概念繼續陪伴青少年,長期穩定的關係及連結的建立,加上青少年累積逐漸成熟的表達及表現力與團體凝聚,因此在2018年萌生策辦以青少年主導成人為輔的第一屆安康藝術節。此次發表以觀察者的角色,整理戲劇治療如何轉化概念成戲劇輔導作為一種社區工作的方法;三位戲劇治療師與青少年互動經驗及工作模式;安康社區之於青少年的意義,他們透過籌畫藝術節帶領大家認識分享,他們所感受的社區,這個陪伴他們成長的地方及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戲劇裡的象徵、扮演及遊戲的特質怎麼成為中介,使青少年的經驗中的「在場」及參與者缺席的「不在場」達到一種交換及流動。
圖片
分享者介紹:郭行衍,大學畢業於台灣戲曲學院劇場藝術系,畢業後因緣際會去教養院實習戲劇治療,研究所目前就讀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研究所期間開始接觸及學習兒童戲劇教學及應用戲不同場域的操作面向,仍然以志工服務的方式試著更了解戲劇治療一點。

人類發展模式中的七種戲劇治療模式
​分享者:蘇慶元

內容介紹:本次研討會,講者將分享其自戲劇教育與戲劇治療領域工作的多年經驗之後,從人類發展的角度,講解戲劇治療的七種介入方式,分別是感官遊戲、身體遊戲、投射遊戲、扮演遊戲、戲劇遊戲、角色遊戲、劇場呈現。將發展上尚未形成象徵功能或是語言能力的個案,可以以感官遊戲與身體遊戲,來發展個案的自發性、感覺統合、與人的關係;然後當有象徵能力出現,則可以以投射遊戲與扮演遊戲,探索個案的內在世界與情緒,並進一步發展與人互動的彈性;而當個案可以進入團體工作的脈絡,並且在現實的限制與架構下工作時,則以戲劇遊戲、角色遊戲介入,來探索不同的主題,並且深入拓展內在的不同層面;而最後面,若個案有自主性,則可以用劇場呈現來提供個案精煉其遊戲,並透過呈現其創作,在觀眾面前有自我主體的能力感。
圖片
分享者介紹:蘇慶元(小C),倫敦大學皇家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 戲劇與動作治療碩士

現任
伯大尼兒少家園戲劇輔導督導,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協會理事長;樂山教養院、愛家發展中心、三玉發展中心、聖文生發展中心戲劇治療工作者;台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兼任講師。

​

卡在裂縫中:童年經驗的再現與同在
​分享者:郭可盼

內容介紹:​當一成年案主似乎因為一件小事,不成比例的陷入焦慮、憤怒、悲傷等極端情緒時,有時會在交談的時候請對方感受一下自己的年紀,而對方則回憶起某個童年特定的創傷情境。雖然是成年人了,卻也像是卡在時間裂縫中卡在了過去那個無助挫敗的時刻。困住人的不只是當下所發生的事情,也是我們怎麼「記得」的方式,因此以空椅、引導想像等不同方式,協助對方以此刻有能力的「成人」回到內心中的那個無助的時刻,陪伴和與自己同在,重新陪自己經過那些時刻。

想藉這次的分享,討論一些關於藉由引導,內心中的成人角色與幼兒角色如何相會、支持彼此,而使整個比較可以涵容過去的創傷經驗、有力量面對此時此刻的經驗。
圖片
講者介紹:郭可盼,​台大社工系與Anglia Ruskin 大學戲劇治療所畢業。擔任社工約7年的時間,服務過青少年、精神困擾者與家庭等領域。

始終相信「每個治療理論都是治療者的自傳」,試著坦率理解自己的各種曲折和迂迴,以身而為人的共通性去理解對方,也每個人生命的幽微去理解彼此的不同。

對於「治療」或「助人」這樣字眼仍舊感到心虛,但相信當生命真誠的相遇,自己和對方都可以在這樣的旅程中,逐漸寬厚與豐富。

次人格的小劇場—戲劇治療應用於成人情緒困擾的工作
​分享者:楊心柔

內容介紹:本次的分享主題將會介紹英國Roehampton戲劇治療學系的特色工作方式,如何應用戲劇治療的技巧來探索個案內在的家庭系統,同時介紹次人格subpersonalities的概念在成人情緒困擾中扮演的角色。
圖片
講者介紹:楊心柔
英國HCPC註冊戲劇治療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兼任講師
寬欣心理治療所兼任戲劇輔療師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畢,以優異的成績於英國University of Roehampton戲劇治療畢業,在倫敦有多方面的臨床工作經驗,包含在NHS醫療體系日間病房與成人飲食疾患工作、在地區基金會與泛自閉與過動症兒童團體工作、中途機構的青少年情緒團體等個案經驗。

示範工作坊

小丑之鼻  勇者之心
​帶領者:喬色分

圖片
工作坊介紹:
小丑那紅色的鼻子是世界最小的面具,戴上這個面具卻能夠讓你感受到最澄澈的自己。一個半小時的工作坊裏喬色分將分享她自己和小丑相遇及成為小丑的故事,並帶領學員向小丑借膽,盡情盡性地去耍廢、去耍賴、去耍寶,藉由又誇張又瘋狂的過程去面對所謂的「醜」,跨越他人眼光集醜成美,培養被討厭的勇氣後勇敢地重新愛上自己!
圖片
帶領者介紹:喬色分,​英國Hertfordshire大學戲劇治療碩士畢業,現任一一擬爾劇團藝術總監、勵馨基金會陰道獨白導演、學校單位情緒及行為議題個案及團體輔導帶領人。

教學專長:
DvT發展性戲劇轉化法
Playback一人一故事劇場
Storytelling說故事訓練
Social Clowning 社會性小丑

DvT發展性轉化法觀摩體驗與簡介
帶領者:吳怡潔、張佳郡

圖片
工作坊介紹:在這個工作坊裡,我們將簡介DvT的核心概念,並邀請現場夥伴輪流上場,體驗簡短團體歷程或是觀摩。

什麼是DvT?
​DvT是一種戲劇治療的取向,全名是Developmental Transformaions。
以參與者與帶領者之間自發地玩耍為主。帶領者觀察並因應參與者需求,引導參與者更自由表達、宣洩情緒或是釐清議題。在身體與口語的互動過程中,發展出更具彈性的支持關係。

DvT可以應用在哪裡?
​帶領者有意識地放下專業面具,開放的與參與者玩耍,使彼此都能更自由的表達自己。這樣的工作方法,目前在歐美及台灣已經運用在:

一般成人:人際溝通、創意開發、自信建立、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團體凝聚、一般兒童、人際互動、
特殊領域:衝動控制、情緒管理、特殊教育、精神康復、創傷工作、失智復健、諮商輔導、社會運動
圖片
帶領者介紹:吳怡潔(Monique)
​學歷  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戲劇治療碩士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導演組
DvT發展轉化戲劇治療二級 (Developmental Transformation) 培訓中

現職
劇場工作者、戲劇治療師
台灣多元互動與家庭成長關懷協會 理事長
三語事劇場 團員
實踐大學社工系戲劇治療、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戲劇概論 兼任講師
兩廳院藝術推廣Out Reach計畫、北藝大藝術推廣中心 講師
圖片
協同帶領者介紹:張佳郡,​職能治療師/發展性轉化法實踐者(DvTer)/衛生福利政策研究生/筆記快手/生活寫手,同時和好友一起經營一間小小的書店兼賣東南亞美食,我正在慢慢接受自己許多歪斜的身份。關心社會正義、長照政策、兒童福利、勞權運動等等看似不重要卻又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並且在這樣的社會實踐中,意識到自己的所學與服務對象的生命經驗如何交織,而這些交織又是如何在台灣這片土地底下活著,再帶著DvT的那種去你媽的全世界的韌性與任性,繼續向前走。

故事相遇工作坊
​帶領者:林嘉文

圖片
工作坊介紹:​應用神話和童話中所蘊含的豐富人類情感經驗,透過戲劇創作的歷程,在帶領人的引導之下讓參與者進入自己選擇的神話或童話的世界裡,體驗和探索故事中的情感與衝突,個人隱而未顯的生命故事,將找到一個安全的出口緩緩展現。

取名為「故事相遇」,因為參與者將會選擇一個與自己相遇的神話或童話故事,一個故事中的角色,並且透過面具的製作和戲劇扮演,進入角色的世界裡,去體現他的挑戰、他的情感、他所面對的衝突,而這個故事也會和團體中其他成員的故事和角色相遇、互動,打開角色新的生命與可能性。參與者能安全地投入個人的情感,瞭解角色的觀點,與故事和角色建立關係,而個人的內在故事,將會在此歷程中與故事和角色相遇,進而與自己相遇。
圖片
帶領者介紹:林嘉文,故事相遇戲劇治療推廣平台主持人、諮商心理師

經歷:
創傷女性團體、庇護所少女團體、親子團體、家長支持團體、兒童精神科團體、戒癮團體
故事相遇團體與工作坊
自傳劇團體帶領與導演:擅長於培訓素人演員將個人生命故事轉化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劇場演出
台灣各大學戲劇治療工作坊
政大心諮中心專任輔導老師
畢業於加拿大康科迪亞大學,創造性藝術治療碩士,專攻戲劇治療

從戲劇出發認識戲劇治療
​帶領者:柳淑芳

圖片
工作坊介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怪物,因為他的存在,我們身心狀況或日常生活都會受到他的影響,然而也因為他的存在,我們的生命故事才有高潮迭起和豐富的色彩。
何時他會現身?何時他會藏起來?如何和他溝通?如何跟他和平共處?
一起透過肢體延展、戲劇創作及多元媒材的運用展開一趟認識內在怪物的旅程。
圖片
帶領者介紹:柳淑芳,​莫名奇妙進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戲劇所,前後待了八年後終於畢業,
​
找到一份符合社會期待、又能學以致用又能養家餬口的工作--在高中擔任表演藝術教師,就在一切看似Happy Ending,準備安穩等退休的狀態下,認識了臺灣戲劇復原力協會,就此踏上學習戲劇治療的不歸路,於是想不開地再次挑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目前水深火熱半工半讀又兼職實習中,只為了證明戲劇人也是可以做戲劇治療!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Home
  • 2019 戲劇輔導工作坊
  • 一人一故事劇場研討會
    • 研討會時間表
    • 研討會內容介紹
    • 主持人與帶領人介紹
    • 演出團隊介紹
    • 開放空間與帶領人介紹
    • 報名資訊
  • 第二屆安康藝術節-開動
    • 開動系列活動
    • 開動工作人員
    • 訪談者群像
    • 報名資訊&交通方式
  • 第二屆戲劇治療研討會
    • 研討會行程
    • 研討會內容介紹
    • 報名資訊
    • 工作坊錄取名單
  • 聯絡我們